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颐和园》:性解放+政治佐料

罗丹霞2006年12月4日

经过九个月的筹备后,柏林首届独立电影节于本月1号在中区巴比伦电影院拉开了序幕。因为是独立电影,这就意味着有些影片很难进入电影发行渠道与观众见面,因此,电影节精选的14部环球电影就倍受首都观众的青睐。而开幕式首映片甚至引起了轰动。该片选的是中国导演娄烨的故事片“颐和园”。这部电影今年上半年在没有得到中国官方许可的情况下参加戛纳电影节而引起轰动。

本月1号晚上八点,柏林街头寒风刮面,行人稀少,但巴比伦电影院里却是人气火旺,四百多名观众几乎把影院前厅挤得水泄不通。他们都在等待观看独立电影节开幕式电影“颐和园”。由于这部电影不但在中国本土不许上演,而且中国文化部还向该片导演娄烨颁发了5年工作禁止令,因此“颐和园”在柏林首次放映便成了轰动事件,多家媒体派来记者和摄影师前来记录首映日的盛况。当电影节主席把戴着黑瓜皮帽的娄烨引上舞台时,座无虚席的电影院里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颐和园”描述的是八十年代末北京一些大学生的爱情故事。他们敢于对自己进行性解放,经常在学生宿舍里悄悄做爱。但性爱越频繁,爱情就越遥远。九十年代间,男女主人公各奔东西,女的去了深圳,男的来到柏林,而且俩人都找到了性自由,但他们并不快乐。多年后俩人再度重逢,但却无法重温旧梦,影片于是以俩人黯然分手而告终。

性解放在中国还是个敏感话题,而中国第六代导演娄烨恰恰又把它放在八九学运以及随后的柏林墙倒塌的政治背景里来描述,这就不但使这部电影成了中国第一部反映天安门大屠杀事件的电影,而且它还通过展示戈尔巴乔夫和平政治改革等一系列历史镜头进一步突出了中国的违背潮流。影片中再造的镇压学运的镜头虽然不多,但场面宏大,人们能听到枪杀,但看不到死者,银幕上到处是惊恐喊叫、四处奔逃的大学生,情状之激烈令人过目难忘。

触及政治禁区,该电影及导演因此在中国受禁,许多西方记者对此并不感到吃惊。而1965年出生于上海、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娄烨也已有过类似经历。2000年时这位偏爱写实的导演就曾因为“苏州河”一片而被禁止工作两年。不过,娄烨却因此在国外成名,爱情故事片“苏州河”现已在中国以外的38个国家放映过并获得过国际奖项。尽管如此,新禁令对娄烨还是有如当头一棒。“这一次对我是个震惊。因为这是2006年了,还有这样的禁令,这是对我的震惊。因为中国发展非常快,在这样一个非常自由的全国都向上走的大环境里,还会受到这样一个象十年前那样的禁令,我感到非常吃惊。”

长达140分钟的“颐和园”放映后,观众反应却不如放映前那么激烈。周而复始的性爱镜头以及爱情故事的扑朔迷离让不少普通观众感到失望。下面一位女观众的观后感并非个别现象:“性镜头多得令人疲倦。我心里总在问,显示这么多性,而且这么详尽,有这个必要吗?总的来说我觉得有点无聊。我理解不了剧中女主角的动机,不明白她到底有什么问题。我其实一直在等待天安门事件的出现。但当它出现后,其实它跟女主角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关系。我觉得电影放到一半时来显示这些历史事件是有点强拼硬凑。不过,场面本身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过,知晓中国行情的专家们都知道娄烨在打破禁区上的贡献,他们则赞扬这部影片既又具有高度政治性又富有激情。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