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政改:香港“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李幸璇2015年4月23日

香港特区政府于22日(周三)宣布2017年特首普选办法方案,媒体的看法大有不同,泛民派的立场成为了不少报章的评论中心。

4月22日,也有人在立法会门外聚集,支持政改方案图像来源: Reuters/Tyrone Siu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政改方案22日正式出台,内容跟人大"831"所定下的框架无太大差别,主要变化是将提名参选人的"入闸门槛"从原来的150人降低到120人。早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曾在网志上写到,政改方案能否通过,很可能是香港会否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而方案出台后,亦迅速引来了各方评论,媒体对之的看法亦大有不同。

对香港政府一般持批评态度的《苹果日报》于23日以"团结否决伪普选方案再重新上路"发表社评,指政府没有诚心回应市民期盼在2017年顺利落实普选行政长官的诉求,反而把一个‘真筛选假普选'的烂方案硬塞到市民头上。评论提到去年10月因反对政改决定而引发的的"雨伞运动",提到任何稍稍重视民意的政府都"该好好检视8.31的错误决定,重新开展谘询,回应市民的真普选的强烈诉求……很不幸,虚怯的当权者只剩冷漠与傲慢,市民的坚持、牺牲根本不放在眼内……特区政府昨天提出的所谓终极政改方案坚持把框架原封不动引入,决意把市民几十年的特首普选梦打碎,要市民俯首认命。"该评论亦呼吁市民不能"同流合污","因为袋住的是腐蚀香港制度、精神、人心的毒物,因为袋住的是令我们不断矮化毒药。"

《东方日报》却认为政改方案虽然未尽人意,但"一人一票普选总胜过一千二百人选举,向前一步总胜过原地踏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也是民意普遍支持'袋住先'的主要原因。"评论认为,反对派根本不希望香港落实普选,因为这意味"靠民主吃饭"他们将失去政治本钱。"反对派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而固执己见……已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明报》亦于社评"政改方案未搭下台阶 2017普选特首难乐观"中表达对政改方案的担忧。社评认为,政府及泛民无意寻求妥协,中央与泛民相互猜疑,"从事态发展显示,政改被否决的可能性极高……若今次政改失败,那就没有赢家,大家都是输家。"社评在后段提出,希望"北京与本港反对阵营重拾解决问题的能力,透过实质商讨,寻求妥协,落实2017年特首普选,扭转'统统皆输'局面,把香港从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拉回来。"

泛民主派的立场,成为了不少报章的评论中心图像来源: Reuters/Bobby Yip

《大公报》则以"2017一定要得 民意支持 一定会得"为题发表社评,支持政府的政改方案。社评提到,方案公布后"不少经历过殖民管治的 中、老年市民,对于两年后能够首次用自己手上一票选出特区行政长官,真正体会到当家作主人的滋味,更是充满憧憬和感动得热泪盈眶。"文章又指,泛民一直担心的"入闸问题"已经因为提委会所需提名人数由150人降至120人而得到解决。

《文汇报》亦大力支持政府的政改方案,提到反对派议员至今声称否决人大方案有违香港的主流民意。文章提及,"香港作为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对政制发展存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但政制要向前发展,大家就必须求同存异,放下成见,寻求共识……反对派若不改弦更张,政制发展就只能原地踏步……到时,反对派就要背上'普选杀手'的罪名。"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