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完成结案陈词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025年8月28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因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串谋刊印及发布煽动刊物罪”,至今已被关押超过1700天。这场为期156天的历史性审讯于2023年12月开庭,由3名国安法指定法官审理,本週四(8月28日)正式完成结案陈词。
香港网媒“法庭线”报道,黎智英週四“戴眼镜、穿白色恤衫、米白色西装外套出庭,黎微笑轻按心口、戴上耳机,当旁听人士与他打招呼时点头、双手合十”。
作为《香港国安法》生效后被控勾结外国势力的第一人,黎智英案备受国际瞩目。法官宣布押后裁决,目前尚不清楚宣判日期。根据港媒报道,时间可能落在今年10月。
美国乔治城大学亚洲法律中心(GCAL)研究员黎恩灏对DW表示,法院通常需数月时间撰写判决书,之后才会举行另一场量刑聆讯。
“我们还需要观察黎智英是否会对定罪与刑期提出上诉。”黎恩灏补充,此案可能不会在一审判决之后就完全落幕。
结案陈词各方说了什么?
2020年6月30日《香港国安法》生效,黎智英在该年8月遭香港国安警察拘捕,并于同年12月因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多项罪名被起诉。2021年,他旗下的《苹果日报》在被警方突袭与资产遭冻结后被迫停刊。
黎智英被检方指控利用《苹果日报》作为平台,与6名前高管等人合谋在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制作煽动性出版物,并在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与外国势力勾结。
在结案陈词中,控方指控黎智英串谋游说外国对中、港实施制裁,并在《国安法》生效后仍持续这么做;辩方则称,没有证据表明黎智英指示或同意任何涉嫌同谋,在《国安法》生效后继续针对香港和中国采取此类行动。
控方还援引黎智英的公开言行、社群媒体贴文,以及他与外国政要对谈的网络直播节目,称这些合起来构成了请求外国干预并惩罚中国的行为。
对此,黎智英的律师团反驳称,这些只是言论自由的体现,不能仅因批评政府或吸引国际关注就被自动定性为犯罪,并指黎智英在推特(现称X)关注“重光团队”(Stand with Hong Kong)与“对中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账号,并不代表支持他们。
“重光团队”是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成立的一个香港政治倡议组织,黎被指控曾支持并与“重光团队”的相关行动有连结。“对中政策跨国议会联盟”由39个国家及欧盟的议员组成,国台办曾称该组织由一群“极端反华分子”组成。
陈词中,控方认为黎智英透过《苹果日报》发布161篇“煽动文章”;黎智英的辩护律师彭耀鸿则指出,这些文章部分是事实的报道,或者他人的观点,相关文章只是反映了公众对《逃犯条例》的广泛忧虑,并不具煽动性,且媒体在言论方面应该享有更大自由。
新闻自由堪忧
许多舆论认为,黎智英案标志著北京在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后,加强打压异议。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认为,审讯带有政治动机,并要求立即释放黎智英;中国政府和香港政府则称,黎智英受到了公正的审讯。
《南华早报》前总编辑祁福德(Mark Clifford)告诉DW,黎智英案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政治审判”之一,但在如今香港的政治气候与法律红线之下,部分媒体对于审讯报道变得格外谨慎,“因为记者们都害怕”。
法律学者黎恩灏对DW表示,他不认为法官会将基本权利——如新闻自由——置于政府或政权安全之上。
今年5月“无国界记者”最新的新闻自由指数显示,香港排名下滑5位,首次跌入“红色区域”,属于“极为严重”的状态,与中国大陆并列。
“他还在撑”
黎智英案于8月14日进入结案陈词阶段,但先后因天气与黎智英的健康问题两度延期,至8月18日才展开。
结案陈词前,他的儿子黎崇恩向媒体表示:“由于父亲年事已高,随时都可能发生不好的事情”,并警告“时日所剩无几”;香港政府则表示,针对黎智英进行的医学检查并未发现异常,羁押期间的医疗照护足够。
与黎智英相识超过30年、为他书写《黎智英传》的祁福德指,黎智英已经70多岁,本来就有糖尿病,在狱中得过新冠,做过白内障手术,还有年轻时在纺织厂工作的耳疾,更糟糕的是他大部分时间都被单独监禁,“对他来说真的非常艰难”。
根据联合国2015年修订的《关押待遇的最低標准规则》,单独囚禁可在特殊情况下实施,但将人单独关押连续超过15天以上,被视为一种酷刑,应该要求绝对禁止。
“我不能假装说他过得很好,但他还在撑著。”祁福德称,自己在黎智英入狱初期曾与他通信往来。当时,黎智英在狱中的生活非常规律,像修道士一样,尽量利用时间画画,也阅读大量的天主教神学著作。
祁福德表示,在他开始从事倡议工作之后,由于担心受到《国安法》影响、连累他人,两人早已停止通信。
“我不知道他现在的情况,但从我在法庭上看到的,他依然精神奕奕......他真的努力在让自己活得有意义。”祁福德说,从他间接听到的消息,黎智英“没有被击垮,努力在身体被囚禁时保持心灵的自由。”
特朗普能“拯救”黎智英吗?
作为英国公民,黎智英的审判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公开承诺要帮助黎智英出狱,誓言要“尽一切努力拯救他”。英国首相施纪贤(Keir Starmer)也表示,争取黎智英获释是其政府的“优先事项”,并对他的健康与待遇表达关切。
不过黎恩灏认为,外国领袖至今缺乏“实质行动”。他向DW表示:“现在判断外部因素究竟有帮助还是适得其反可能还太早,(外国)政府更可能在判刑后才会有所反应。”
祁福德则认为“这是一场政治审判”,可能会以政治手段解决。他表示:“民主运动已被摧毁,如果中国希望香港继续扮演重要角色,我认为它可以收手,也应该收手。”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DW记者李宥臻对此文亦有贡献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