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默克尔会改变德国对华关系吗?

采访者:潇阳2006年5月20日

德国总理默克尔首次访华之际,德国之声中文在线电话采访了德国波鸿大学东亚问题研究所辜学武教授。辜教授认为,默克尔不大会对德国的对华政策进行实质性的改变。下面是采访全文:

德中关系目前很好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dpaweb

德国之声:默克尔自去年11月出任德国总理后,对德国的外交政策做了哪些调整?

辜学武:默克尔是否会改变德国对华外交政策,主要取决于她的外交政策的新的布局:即三环的战略布局。第一环的核心是欧洲,第二环是跨大西洋的战略关系,第三环是亚太地区和俄罗斯。她的第一环的布局在上台之后就做了,上台两个月后就访问了法国和波兰,第二环布局通过对美国的访问也基本完成了,第三站是北京和亚太地区。

德国之声:那么预计默克尔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会有多少改变?

辜学武: 她对会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一些修正。施罗德外交政策最大的弱点就是把什么东西都强调得非常过分,有点激进,默克尔就是要纠错,纠偏。譬如说施罗德时期特别反美,特别热衷于跟俄罗斯的外交关系,施罗德对中国也表现出过分热情,不持任何批评态度。默克尔的外交政策将会更中庸,平衡,在三环布局中凸显德国的中央大国地位。从这一角度看,她会对德国对华政策纠偏,但不会对它做出实质改变。

德国之声:如果默克尔会像某些德语媒体估计的那样对中国人权问题提出公开的严厉批评,中国政府会通过经济手段来作出报复性的反应吗?

辜学武:她在第一环几乎不会批评其战略伙伴,在第二环之内,对美国和一些跨大西洋国家,她会稍微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但是没有太响的批评声音。对第三环的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政治和战略意义不是太重要、但是经济上非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她会表现出一种非常灵活的姿态。她一方面会主动强调跟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会对这些国家的一些让她不太满意的地方进行抨击。为什么呢?她能够为此付出代价。这样做会显出她对三环的区别,同时也在国内的舆论界开脱自己的责任。

相对于美国和一些其它国家,德国对中国的人权批评一直是口气比较缓和和婉转。她不大会像美国那样对中国的人权进行猛烈的抨击。她会把人权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显出她与施罗德的不同。除了经济利益,德国在外交政策的很多方面都要求助于中国。譬如说伊朗核问题,它对德国是一个安全问题,而对美国是一个全球防扩散的问题。如果伊朗拥有核武器,它将直接严重威胁包括德国在内的中欧的安全。没有中国的参与,德国的致力于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很难实现。伊朗问题上,以前的德法英三驾马车已经出现分裂,英法跟着美国跑了,德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伙伴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了。

我猜想,默克尔只会提到人权个问题,但她不会是真的想改善中国的人权,而是出于德国国内的舆论和的压力,因为德国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不满程度是相当高的。

德国之声:中国政府似乎已经习惯了来自西方的人权批评,不再像以前那样反应过激了,是吗?

辜学武: 中国政府的确已经习惯西方的人权批评,以前中国领导人不熟悉西方的政治结构,对西方的批评感到特别不舒服。现在中国政府也知道有些西方政治家的人权批评是半心半意的和走过场,因此对这些批评的反应也不再是暴跳如雷,反应过度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政府本身也有兴趣,也有利益来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政府和西方政府的目标是一致的。中国政府在改善本国人权状况的同时,它不愿意或者说还没有能力达到西方的标准,它就是慢几拍。可能私下里,中国的某些领导人甚至会认为外国人批评的就是对的,但又不好在公开场合承认,这也是一个面子问题。中国政府现在力争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一个大国的领导角色,它本身也有需求来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人权问题不会更多地妨碍中德关系的发展,因为两国的双边关系已经非常成熟了。

总的来说,因为中国在默克尔外交战略布局中的三环地位,如果因为一环二环上的利益需求,要迫使德国放弃三环的利益的话,有可能出现德国更倾向于欧洲和美国的利益,来对中国做出一些不利的决定。但目前还看不出有迹象表明默克尔对华政策有重大调整。除了一些形式上的风格上的可能的调整,默克尔不会对中国政策做出太大的调整。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